天下足球网

图片
网站支持IPv6

移动版

无障碍版

微信

微信公众号
首页 > 智库信息 > 广东发展蓝皮书

广东发展蓝皮书2022 | 第3期:2022年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2-07-21 16:43 来源:《广东发展蓝皮书·广东发展报告(2022)》 【打印】

  2022年将迎来党的二十大和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做好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为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扛起广东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责任担当,广东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努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以实现经济社会更加协调高质量发展。2021年广东经济主要指标基数效应明显,总体呈现前高后低态势。从趋势上看,2022年正好相反,有可能出现前低后高增长情况。预计2022年广东GDP实际增速将在5.5%以上,不低于全国平均增速。为此,广东经济稳增长应处理好三个关系:坚持稳增长与扩需求相促进,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激发投资、消费需求新潜力,增强外贸韧性,使稳增长建立在有效需求扩大的基础上;坚持稳增长与提质量相促进,加大战略科技与工业优质项目布局,加快促进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供给穿透能力,着力提升制造业核心能力突破产业瓶颈,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短期稳增长与长期高质量发展并举;坚持稳增长与稳预期相促进,发挥好广东营商环境较优、产业链基础较好、熟练产业工人较多的优势,吸引更多的高质量外资和民资落户,加快构建开放高效的市场经济体制,以高水平开放激发新发展活力。

  (一)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好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支撑作用

  近年来,广东抢抓机遇、全力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在应对疫情和外部环境冲击、对广东经济稳增长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2022年广东仍要激发投资潜力,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打好扩大有效投资攻坚战,以稳投资来扩内需稳增长。一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大项目建设。第一,提前把“十四五”期间的部分重大项目放到2022年来建设,发挥好专项债的引导作用,大力推进民生水利、交通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和科技项目建设,形成全年有效投资和稳增长的主力军。第二,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传统电网和燃煤机组的改造升级以及海上风电、水电、核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建设,把能源投资作为稳增长的新增长极。第三,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投资。大力推进广州、深圳等城市向现代海绵城市、智慧城市转型升级,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地下管网、天然气管网等更新改造力度。加快湛江、汕头省域副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扩容提质。二是激发民间投资。积极采取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新举措,更大力度激发民间投资进入广东省产业链核心环节、新能源和城镇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充分利用广东营商环境好、产业集聚度高的优势,大力吸引更多国内民间资本来粤投资。要注重加大省级财政技改资金投入引导,扩大广东省投资需求。三是稳定房地产投资。积极梳理出台稳定房地产投资、消费与房价合理预期的政策措施,更精准对接金融与房地产投资和消费,大力支持广州、深圳等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城市保障性住房、长租房建设,积极有效地满足商品房购房合理需求。四是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聚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产业链发展关键项目,以及高铁网、高速公路网、机场群、港口群、内河高等级航道、水资源配置骨干网、新型电力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系统施策、科学谋划,尽早形成一批带动性强、技术含量高的重大项目,为推进广东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通过多方合力,发挥好投资对稳增长、促消费的乘数效应,力争2022年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超过8%。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入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为引领,积极争取国家更多的战略科技项目落户广东,高水平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争取一批新兴领域、交叉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粤布局。实施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攻关计划,扎实推进核心技术项目攻关,深入实施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积极探索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广东路径”。二是扎实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树立“大抓工业”发展理念,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发挥“链长制”引领作用,推进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链式发展,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率先在珠三角布局若干大型产业集聚区,高水平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加大“专精特新”优质企业培育力度。推进国家级、省级高新区发展,促进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三是精准实施惠企政策。加大对制造业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的精准支持力度,用好国家免抵退税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积极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应对疫情出台的税费、社保减免等减负效果好、企业呼声高的普惠性政策措施尽可能做到应延尽延。四是加大对实体经济融资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建设,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大力支持对资金需求大、产业活力强的制造业企业给予中长期低息贷款,注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融资发展。五是全力保障企业能源电力供应。全面加强电网运行调度,扩大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调动发电企业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尽最大努力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用电,最大限度地降低有序用电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三)大力激发消费新潜力,加快消费设施建设布局

  随着广东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消费需求从温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变,消费升级趋势加快,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为此,应大力激发消费潜力。一是扩大接触型消费需求。积极实施扩大广东文化旅游与餐饮等专项促消费政策,多举办各种主题活动促消费,大力降低交通物流、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经营成本,激发消费市场主体活力。二是持续开展汽车和家电等专项促销活动。充分利用汽车消费市场边际回暖、广东国四排放标准700万辆存量用车进入换购高峰期的有利时机,着力开展汽车以旧换新专项促销活动。结合城市住房进入更新装修高峰期以及旧城改造、乡村振兴消费需求,大力开展“家庭装修+家电家居建材”专项活动促消费。积极探索汽车、家电限期强制报废更新换代消费制度。三是大力发展消费新模式、新业态,积极打造消费新地标。加快发展网上购物、互联网诊疗、在线娱乐等数字消费新模式,积极打造数字商街商圈、智慧门店和智慧消费场景。围绕生鲜商品、社区服务等民生消费场景,鼓励企业提升数字化保供能力。着力打造“粤消费”品牌,出台活跃南粤夜间经济的政策措施,在全省合理布局一批具有岭南特色的“夜广东”地标和重要商圈,以此拉动广东文旅和餐饮等消费。四是加快广东消费产业品质提升和品牌培育。加快对广东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提升,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汽车、纺织服装等产业规模与研发实力较强的比较优势,强化科技创新与消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高质量打造深圳电子、广州服装箱包、东莞手机、佛山家具、汕头玩具等优势特色产业品牌,建立市场美誉度高的现代消费品制造基地。加快在高端奢侈品供应链上的布局,大力发展奢侈品制造产业,培育广东国际知名的奢侈品牌。五是优化消费设施与区域布局。优化全省消费物流枢纽、仓储配送中心、购物中心和冷链物流骨干网布局,推动专业市场智能化改造,推动构建农产品全程冷链流通体系,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统筹做好全省停车场、公共充电桩等布局,大力推动5G网络、物联网等覆盖核心商圈、产业园区和交通枢纽,加快广东省消费环境数字化改造升级。以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引领,加强深圳、汕头、湛江等省级区域副消费中心建设,加快韶关、梅州、河源等粤北地区和县域消费中心建设。

  (四)促进广东外贸稳中提质,增强外贸韧性

  一是抓好贸易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实好跨周期调节稳外贸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广东贸易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完善支持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市场采购创新提升、加工贸易发展等针对性政策措施,大力解决广东省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遇到的新问题,注重扶持相关企业打造国际跨境电商平台。优化布局珠三角跨境电商建设,积极培育国家优秀跨境电商综试区。二是优化布局海外仓建设。海外仓是支撑跨境电商发展的新型外贸基础设施,是跨境电商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和重要平台。加快海外仓规划建设布局,支持海外仓企业建立与完善物流体系,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服务,为跨境商家提供多元化出口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大力支持培育大型国际物流企业。三是增强广东外贸韧性。加强对主要出口市场研判,加快“广东制造”外贸品牌打造,加快建设广州南沙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一批进口集散地,扩大重要原材料、高品质消费品和核心装备等进口。完善促进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跨国公司在广东设立区域性、功能性总部,持续做好重大外资项目引进和服务。积极降低进出口合规成本,创新外贸金融产品服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

  (五)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一是高标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为牵引,全力抓好重大政策、重大平台、重点项目落地落实,加快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深入推进“湾区通”工程和“数字湾区”建设,大力推进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和中医药、文旅会展商贸、现代金融等领域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推进横琴、前海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推进金融开放、法律事务、服务贸易、人才引进等政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提升粤港澳服务业合作水平。二是构建极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深度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改革科技、产业与人才创新体制,构建人才、资源要素向研发创新、中高端产业集聚的体制机制。三是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理工类高校、基础研究机构、工程中心和世界知名跨国公司来粤设立分校和分支机构,为广东提升基础研究能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引进世界前沿的研发技术与人才,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创高地。四是着力破解营商难点。着力破解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破产注销等手续繁杂、办事周期长等难题,大力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的市场不公现象,对于破解“卡脖子”问题的科技创新企业在政府采购、市场推广应用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加快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六)兜牢民生底线,更扎实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通过兜牢民生底线,提升群众生活、消费和市场主体等向好发展预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一是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深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动态有序地调整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标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落实广东“七有两保障”各项政策措施,使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文化服务保障等各项规定落到实处。针对广东外来务工人员多的现状,实行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全覆盖,健全广东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加快推动各都市圈社会保障政策“软联动”,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建设。积极推进医保跨省结算,率先实行门诊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给群众“稳稳的幸福”。二是做好重点群体就业。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面向基层、粤东西北地区就业,关心支持退役军人就业,加强农民工、城市青年人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以扩大就业。因地制宜地发展零工市场或劳务市场,搭建企业用工余缺调剂平台。三是做好教育公平和实施生育友好型政策。持续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实施生育友好型政策,探索生育家庭抚养现金补贴、个税抵扣、购房和租房现金补贴等鼓励生育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四是加快建设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大社区老年文化室、食堂、体育设施建设,补齐老年公共服务短板。五是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加强对“菜篮子”“米袋子”等农副产品价格监测预警和监督检查,全力保障重要民生商品有效供给和价格平稳。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确保相关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更加积极有效地促进广东省城乡居民迈向共同富裕。六是深入推进平安广东、法治广东建设。推进维护国家安全、“全民反诈”、打击突出刑事犯罪行动,突出抓好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提升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水平,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快推动法治广东建设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期内容选编自《2021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2022年展望》,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