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足球网

图片
网站支持IPv6

移动版

无障碍版

微信

微信公众号
首页 > 智库信息 > 专家视点

龚晓峰: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实践

发布时间:2024-10-24 16:31 来源:深圳特区报 【打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拥有产业基础坚实、科技创新领先、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等诸多优势,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继续做示范、当表率,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最大程度贡献。

  深刻认识推进新型工业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准确把握新时代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考量和实践要求,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新型工业化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技术基础是前提和保障,必须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新型工业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积极主动作为,抢抓历史机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新质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深圳在新型工业化方面的探索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圳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工业立市、制造业当家,坚持走在前、干在先,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

  工业“第一大市”地位不断巩固。一是产业规模大。2021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4万亿元,2023年达4.85万亿元,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全口径工业增加值连续两年位居国内城市第一。二是投资增速快。2023年深圳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实现逆势增长,分别增长43.0%和53.8%,带动固定资产投资近万亿元。三是产品市场占有率高。深圳已成为全国制造业品类最齐全的城市,多项工业品位居全国乃至全球首位。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一是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逾九成、总量居全国第一。二是产学研用体系不断完善。在全国率先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不低于30%的市级科研经费必须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依托深交所建设全国性的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累计服务各类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和科技企业项目超2000项,国内专利授权量连续6年居大中城市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0年全国第一。三是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加速建设。全力打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等,拥有一大批创新中心、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和新型工业技术研究机构。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一是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提升。深圳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2023年深圳货物出口总额2.46万亿元,规模连续31年居内地城市首位,其中机电产品出口额达1.78万亿元,占同期出口总值的72.6%;今年1-8月,手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电脑)、家电等商品出口额度分别增长21.5%、10.3%、28.9%,电子元件、汽车和汽车零配件出口额度分别增长24.5%和35.5%。二是新兴产业领先发展优势明显。2023年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45万亿元,占GDP比重的41.9%,全国各大城市中排名第一。三是未来产业超前布局态势全面形成。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位居国内第一梯队,拥有企业2200余家,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

  企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一是企业主体数量快速增加。截至2024年6月底,深圳市商事主体总数达到429.06万户,同比增长5.86%,商事主体总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稳居首位。深圳高新技术企业2.47万家,在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涌现。当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1000家,这些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已成为产业链供应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骨干企业加速壮大。独角兽企业总部数量全球第六。入围2024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数量20家,华为、比亚迪进入前10名。

  坚决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踏上新征程,深圳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努力以一域之光为中国式现代化全局添彩。

  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壮大科技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模式,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加强产业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从0到1”的创新能力,打造一批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

  加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关键领域。大力培育“20+8”产业集群,壮大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支柱产业,培育生物制造、低空经济、海洋经济等新的增长点,形成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支持企业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加强与跨国公司协作,在重点区域、重点国别、重点领域布局新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平台,打造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质量境外投资合作项目,加快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引导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参与全球资源配置。

  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世界一流企业是全球产业链的主导者、规则制定者、生态构建者,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和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要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大财税、金融、人才、知识产权、数据等方面支持力度,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企业,推动“独角兽”企业由高估值尽快变成高产值。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各领域、深层次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保证。要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着力融入并服务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原始创新保护力度,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机制。

  (作者系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政府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