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足球网

图片
网站支持IPv6

移动版

无障碍版

微信

微信公众号
首页 > 智库信息 > 专家视点

邓洲:新型工业化,“新”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3-11-30 09:18 来源:广州日报 【打印】

  新型工业化是在继承过去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发展阶段变化和国内外技术、经济新环境提出的新的工业化道路。深刻把握新型工业化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才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从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新型工业化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新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并导致“技术-经济”范式的变化,数字领域大量颠覆式创新涌现新的产业和业态,创造新的生产要素,引发生产组织形态的变化,也出现新的发展约束,这些都使得新型工业化呈现出区别于传统工业化的时代特征。

  新型工业化有新的主导动力。数字经济是新工业革命最活跃的新兴领域,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新兴产业以及数字技术推动的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动力。首先,与数字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传感器、计算机和服务器、芯片、通信设备、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软件系统等新兴产业,有力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其次,数字技术是典型的通用技术,对各个产业领域形成强大的赋能作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使得产业经济传统范式正在被数字经济范式所取代。最后,数字技术促进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增值服务在制造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新型工业化有新的生产要素。工业化可以看作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资源要素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早期工业化主要依靠投入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生产规模扩张提高了资本要素的重要性,而技术进步和现代管理方法成为后来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力量。新型工业化中生产函数的巨大变化,就是数据成为继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之后的重要生产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比较,数据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具有非竞争性、非损耗性的特点,必然也有其特殊的价值创造、价值分配规律。更好地创造、开发、利用数据要素,将决定新型工业化的水平和产业竞争力高低。

  新型工业化有新的生产组织和产业业态。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够为工业化提供巨大推动力。例如,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垂直一体化的大型企业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引起全球模仿学习的日本精益制造、德国隐形冠军无不与生产组织变革相关。在数字化推动的新工业革命中,平台经济作为重要的产业组织形态不断扩大其适用范围,对组织变革中的主导趋势不断增强,并逐步瓦解传统产业组织形态。一是在网络效应的作用下,平台经济聚集大量用户和供应商,用户数量的多少替代生产成本的高低成为产生最终赢家的决定性因素;二是在数字基础设施支撑下,平台能够聚集全球范围各种资源,这使得跨越国界和高度开放的创新组织和生产组织成为可能;三是平台具有提供核心工具和服务、拓展受众、配对以及制定规则和标准的功能,这将推动平台替代传统跨国公司而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新主导。

  新型工业化面临新的约束条件。随着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设定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绿色转型成为世界前所未有的共同话题。在此背景下,主要国家不断加强对高排放产业发展和产品使用的规制政策,工业发展和工业化都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此外,中国人口增长放缓不仅影响国内劳动力供给,甚至还会波及全球产业分工,劳动力供给不足和结构失衡对建立在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传统工业化模式和传统分工造成约束。当然,新的约束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破解新约束的技术、产品、服务和产业,将成为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强劲的增长动力。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碳捕获、生态修复、人工智能必定是新型工业化中各国竞争的焦点。

  新型工业化有独特的中国特色

  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中国国情和国际环境变化,对推进工业化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宝贵经验。

  以人为本是我国推动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宗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型工业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并有效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和实现人力资本积累。同时,新型工业化通过带动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推动区域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推动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内涵。与传统工业化比较,新型工业化的投入需要从主要依靠简单生产要素投入转向知识、技术、资本、数据等高级生产要素投入,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方式要从低水平的规模型扩张转向高水平的质量效益提升,在微观层面不断提高中国产品和服务的技术性能,包括稳定性和可靠性;在中观层面要进入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在宏观层面要呈现出全球领先的生产效率、增加值率和经济效益,形成更大的财富创造能力。

  自主创新是我国推动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保持独立自主的技术研发体系,推动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相辅相成,是我国过去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之一。在新发展阶段,自主创新并不反对继续引进、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进一步发挥我国在技术集成、产业转化上的优势,但强调更大力度、更大范围地开展基础研发和原始创新。在一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影响力的方向,要实现超前布局,抢占新科技革命中未来产业竞争先机。面对逆全球化挑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也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的前提条件。

  开放循环是我国推动新型工业化的空间形态。过去四十余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中国产品的出口,对中国大规模的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巨大作用。尽管当前工业化的国际环境迎来变局,但新型工业化仍然坚持对外开放,在继续利用超大规模市场、完善产业体系、吸引高水平外资的同时,积极推动中国的资本、产品、服务、技术“走出去”,形成国内国际相互融合、促进的局面,有力地支撑扩大开放并捍卫全球化。

  (作者邓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