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足球网

图片
网站支持IPv6

移动版

无障碍版

微信

微信公众号
首页 > 智库信息 > 专家视点

邹新月 万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市场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04-25 09:35 来源:南方日报 【打印】

  加快构建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市场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有效路径。应充分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优势,紧紧依靠创新、改革、开放这三大动力,通过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等举措,构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市场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依靠创新提供动力,把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作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

  现代工业产品的复杂程度前所未有,数字化设备的科技含量远超一两家企业的能力范畴。我国应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以“政府有为”助推形成“市场有效”的良好局面,把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充分释放出来。

  汇聚各方资源大力推进前沿研究。畅通“双循环”,应更加重视占据全球科技高地的前瞻性研究,面向全球市场开发新领域、新需求。围绕数字经济、能源革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等领域预研,针对当前产业和技术的缺陷和“卡点”,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技术路线,掌握对新技术、新行业自主权,从根本上解决重要领域技术“卡脖子”问题。

  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化。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越是高效的产能,越能够集聚相关企业,提高整个产业上下游的整体效率,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降成本”与“保安全”。我国数字经济正在经历高速发展的阶段,应高度重视、充分运用数字化成果对企业生产流程进行提升与再造,提高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水平,逐步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提高柔性生产、定制化生产,提高消费者直接定制产品的比率,努力实现“人单合一”、直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为后续组织原料、能源、人员提供数据支撑。

  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对接标准建设。我们面临的技术“卡脖子”问题,很大程度源于技术、行业标准建设上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为此,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商会组织应积极对接国际标准体系,投入资源参与国际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在传统优势产业领域,积极参与现有标准修订,对新兴的产业领域,中国企业应积极推动成立国际标准组织,掌握行业、产业标准的话语权。

  依靠改革提供动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让高质量发展成果实现全民共享,需围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畅通经济循环、增强有效激励来拓展改革广度、深度,发挥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性与韧性,这是不断扩大居民消费,释放内需潜力的重要路径之一。

  拓宽市场战略纵深。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是不断扩大居民消费,释放内需潜力的重要路径之一。建议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高标准构建乡村产业互联网,通过合理规划乡村产业、系统协调主粮与经济作物关系、适度超前开展乡村数字化基建、畅通城乡流转,推动农民增产增收,把5亿多乡村常住居民打造成为稳固的超大规模市场的“大后方”,实现高质量乡村振兴。健全转移支付制度、产业空间规划和融资服务政策,提升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造血”能力,以产业和服务业升级带动居民收入增长。深入改革户籍制度,打通城乡和一二三线城市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鼓励和保障人才扎根乡村、扎根中小城市。

  大力深化要素市场改革。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深入,亟须针对一些新的市场要素推进标准化和市场化,以更加完备的要素市场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深化土地市场、资本市场等要素市场改革,探索以“土地银行”建设新型农村要素市场,农民存入土地承包经营权“收息”,实现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探索以市场化手段保护和使用知识产权,开发知识产权交易标准化产品,打通知识产权证券化渠道,支持中介服务机构、科研院所及高校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让专注研发的企业与个人真正获得尊重、得到应有的收益。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交易平台,积极推动交通运输、气象减灾、海事船舶、检测认证、国民健康、人才服务等方面政府非涉密数据逐步市场化,畅通新兴业态和数字经济的数据循环。

  依靠开放提供动力,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实现高水平“双循环”

  推动高质量“品牌出海”。我国出口产品与服务的品牌力,与深度参与甚至主导全球价值链重构仍有差距。建议引导企业选准合适品类,汇聚资源、聚焦突破,形成龙头产品的独特优势,以点带面推动企业国际竞争力全面提升。引导企业抓住全球产品设计的新趋势,重视提升产品美学水平,引入现代设计基调,把“中国风”推向全球。引导企业遵循国际创业中的品牌本地化原则,推动母品牌“落地生根”,已实现控股海外品牌的企业则积极建立国内外双向赋能的“品牌伞”互动机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文化采用不同的品牌策略。推动产业支持政策向“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倾斜,打造国际化优势企业方阵。

  整合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推动已控股海外品牌的企业,注重发挥相关品牌在整合当地生产、销售、服务资源方面的重要作用,保持成熟的海外产业链供应链关系。积极推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软件、检测技术、服务体系、安防系统等生产型服务业“出海”,形成国内外标准一致、接口一致的生产、服务、物流等关键系统,让出海企业和跨境电商提升对上下游的整合与议价能力,强化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性,推动从当前的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关系升级成为共同设计、定制生产的关系,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助力出海企业在目标国构建标准化、本地化、数字化、直营化的市场、销售、售后系统。

  (作者分别系广东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广东财经大学粤商学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