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足球网

图片
网站支持IPv6

移动版

无障碍版

微信

微信公众号
首页 > 课题研究 > 研究成果 > 成果摘要

【2024】成果摘要 | 第18期:广东红树林营造修复面临的困难与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4-06-05 16:41 来源:本网 【打印】

  红树林素有“海岸卫士”之称。近年来,我省全力落实国家下达的“至2025年营造修复8000公顷(12万亩)红树林”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红树“落地成林”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做实“一本账”,明确任务职责,组织开展红树林资源专题普查,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二是绘好“一张图”,强化规划引领,将红树林保护修复作为具有广东特色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作重要内容。三是构建“一套制度”,完善激励政策,建立红树林造林奖励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池”。四是实施“一批重大工程”,推动项目落地,累计完成红树林营造2628公顷,完成修复2044公顷。五是开展“一系列创新性探索”,突出实践亮点,大力推进创建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推进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和湛江红树林之城建设,开展红树林碳汇交易。

  我省红树林营造修复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距离8000公顷的目标任务还存在不小差距。地方政府担心红树林纳入生态红线可能对经济社会发展有所制约,对推进红树林营造修复工作存在顾虑。空间落地难。绝大部分养殖区域由于长期被当地渔民或村集体经营使用的既成事实,已被视为“祖宗塘”或集体物业,是重要经济来源。资金保障难。当前开展红树林营造修复,效益主要体现在生态层面,经济价值的实现路径仍不清晰,投入和产出未形成良性循环,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不高。项目实施难。红树林生态营造修复项目按照建设项目管理,流程繁琐、报批周期长。

  在尊重自然地理现状条件与经济社会现实基础前提下,围绕红树林营造修复目标任务,重点解决好“在哪建”“怎么建”“钱哪来”的问题。主要包括:优化营造修复地选址与管理机制,破解“红线”制约。推广灵活多样的种养耦合模式,破解空间落地难。用好用活奖励指标政策红利,破解资金筹措难。统筹项目节奏力度和优化项目流程,破解工程实施难。(陈昌伟)

  (来源:省发展研究中心2024年《领导参阅》第14期《广东红树林营造修复面临的困难与对策建议》,执笔人:何淑雯、林伟果、熊兰兰、孙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