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威体育: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关注我们:
    •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必威体育:政府网 > 必威体育 > 法规公文 > 政策法规
江门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定
撰写时间:2022-04-22
来源: 本网
打印
【字体:

相关附件: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服务申明
 版权所有:必威体育:人民政府    主办:必威体育:人民政府办公室 
备案编号: 粤ICP备05079694号  网站标识码:4407830003  粤公网安备; 44078302000116
必威体育:政府网公众号
开平发布政务微博
政务服务
政务互动
江门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定
撰写时间:2022-04-22
来源: 本网

相关附件:

(2020年3月2日十五届87次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 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第6号

  《江门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定》已经2020年3月2日江门市人民政府十五届8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2020年3月10日

江门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气象灾害防御,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的预防、预报、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防御活动。

本规定所称气象灾害,是指台风、大风、龙卷风、暴雨、高温、干旱、雷电、大雾、灰霾、寒冷、道路结冰和冰雹等所造成的灾害。

第三条  气象灾害防御遵循以人为本、科学防御、统筹规划、社会参与的原则,实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协调机制,将气象灾害的防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协助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信息传递、应急联络、应急处置、灾害报告和灾情调查等工作。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和气象灾害应急演练等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以及气候可行性论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人工影响天气等气象灾害防御的管理、服务和监督工作。

未设立气象主管机构的区,区人民政府应当指定有关部门或者安排有关人员配合市气象主管机构做好前款规定的相关工作。

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教育、公安、民政、自然资源、林业、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公路、海事、电力、通信等有关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建立监测、预报、预警的联防制度和应急预案主动响应、信息沟通制度,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在学校、社区、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等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利用世界气象日、全国防灾减灾日等活动,向社会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公众气象灾害防御的意识和能力。

负责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学校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中、小学校有关课程或者课外教育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气象台站应当定期开放,免费供中、小学参观并提供气象灾害防御科普资料。

负责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当督促施工单位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建设工地工人安全培训,并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日常管理和应急演练。

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社区居民防灾减灾宣传内容,将气象灾害纳入应急救灾演练内容。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鼓励和支持气象灾害防御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气象灾害防御技术,提高气象灾害防御的科技水平。

第八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避灾避险能力,在气象灾害发生后,开展自救互救。鼓励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依法参加气象灾害防御志愿服务活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表彰奖励的规定,对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部门定期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建立气象灾害数据库并及时更新,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划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确定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区域,建立气象灾害风险阈值库,并依法向社会公布气象灾害数据库、风险区划、防御重点区域和风险阈值等信息。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编制的本行政区域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相关内容应当纳入国土空间规划。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部门根据本级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级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二条  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教育、公安、民政、自然资源、林业、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级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制定或者完善本部门相应的气象灾害防御应急处置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以及上一级有关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编制国土空间规划、重点领域或者区域发展建设规划,以及重大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立项,有关部门应当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避免和减少气象灾害、气候变化的影响。

第十四条  下列建设项目应当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一)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

(二)各类体育场馆、医院、学校、影剧院、大型城市综合体、宾馆、汽车站、火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

(三)油库、气库、弹药库、化学品仓库和烟花爆竹、石化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场所。

雷电防护装置的安装和维护应当依照《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的组织领导,建立统一协调的指挥和作业体系,建立人工影响天气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自然资源、林业、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水利、应急管理、农业农村、飞行管制等部门协作配合,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的需要,在易受气象灾害影响的学校、医院、车站、公用及客运码头、岛屿、易燃易爆场所、危险化学品仓库、江河湖泊、交通干线、工(农)业园区、生态林区、旅游景区、风景名胜区、大型商场、广场、城市易涝点等区域或场所,设立预警信息接收和播发等设施,并确保有关设施的正常运行。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易受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影响区域的堤防、避风港、防护林、避风锚地、山塘、水库、紧急避难场所等防御设施建设,提高对台风、暴雨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等部门确定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向社会公布,并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监督检查。

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应当执行《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完善气象灾害监测网络和气象灾害信息共享机制,建立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共享平台。

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共享平台的管理和协调工作。气象灾害监测网络成员单位应当及时、准确、完整、无偿地向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共享平台提供大气、水文、旱涝、森林火险、农业灾害、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电网故障、交通监控、城乡积涝等相关信息,保障信息资源共享。

气象灾害监测网络成员单位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

第十九条  本市实行灾害性天气风险预判通报制度。

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可能对本市产生较大影响,但尚未达到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标准时,气象主管机构将风险预判信息提前向本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通报。有关部门应当提前采取防御措施,做好应急预案启动准备。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应当及时将灾害性天气警报和预警信号通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统一向社会发布,及时对所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进行更新或者解除。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气象次生、衍生灾害的预警信息,可以由有关监测部门会同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联合发布。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名称、图标、含义和防御指引,依照《广东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广播、电视、通信、报纸、网络等媒体应当及时、准确、无偿地播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提供的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标明发布时间和发布的气象台站名称,并根据当地气象台站要求及时增播、播报或者刊登。

台风黄色、橙色、红色或者暴雨红色预警信号生效后,广播、电视应当不间断滚动播出预警信号、天气实况和防御指引等相关信息。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运营商应当确保气象信息传递和救灾通信线路畅通,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播发的绿色通道,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向受灾区域内的手机用户播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有关部门接收到当地气象台站发布的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后,应当及时向本行业、本系统传播,并组织做好防御工作。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在收到当地气象台站发布的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后,应当利用有线广播、高音喇叭、鸣锣吹哨等多种方式及时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学校、医院、矿区、车站、机场、港口、高速公路、旅游景点等场所的管理单位在收到当地气象台站发布的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后,应当利用电子显示装置、广播等途径,及时在其管辖区域内传播。

第二十二条  鼓励社会组织、机构和个人通过微信、微博、QQ等信息传播方式,以转发的形式准确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第二十三条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更新或者解除时,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应当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传播单位。

第二十四条  台风预警信号生效时,相关主管部门、单位和有关人员应当做好以下应对措施:

(一)负责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当指导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地的施工企业开展防风避险工作,监督检查建筑工地落实防风避险工作情况;发现施工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当督促施工单位予以加固或者拆除。

(二)负责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当督促有关管理单位、业主加强户外广告和招牌的检查和加固。

(三)负责林业和园林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树木、设施的排查,及时加固或者清除存在安全隐患的树木、设施等,督促市政公园及时暂停开放并做好已入园游客的安全防护工作。

(四)负责交通运输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当协调公路客运站场、公交站场等交通运输机构,适时调整或者取消车次,妥善安置滞留旅客,及时组织修复受灾中断的公路和相关交通设施。

(五)负责港务、海事、海洋、渔业等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当督促船舶避风避险,督促海水养殖、海上作业人员撤离,并做好防御措施。

(六)负责教育、培训、托管等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当密切关注台风最新消息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布的防御台风通知,并加强监督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托管和培训机构落实台风防御工作。当发布台风黄色以上预警信号时,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停课,未启程上学的学生不必到校上课;上学、放学途中的学生应当就近到安全场所暂避或者在安全情况下回家;学校应当妥善安置在校(含校车上、寄宿)学生,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安排学生离校回家。

(七)负责水利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当督促水库、河道、堤防、涵闸、泵站等管理单位加强巡查,重点监视堤围险段、病险水库等重要部位,及时处置险情、灾情。

(八)负责公安、民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应急管理、卫生健康、生态环境、气象等工作的主管部门和抢险单位应当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落实应对措施,做好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九)台风黄色以上预警信号生效期间,公众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以及防御指引,减少或者停止户外活动;处于危险地带和危房中的人员应当及时撤离。滨海浴场、景区、公园、游乐场应当适时停止营业,关闭相关区域,组织人员避险。

(十)台风黄色、橙色、红色预警信号生效期间,除必需在岗的工作人员外,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地点、工作性质、防灾避灾需要等情况安排工作人员推迟上班、提前下班或者停工,并为在岗工作人员以及因天气原因滞留单位的工作人员提供安全的避风场所。

第二十五条  暴雨预警信号生效时,相关主管部门、单位和有关人员应当做好以下应对措施:

(一)负责城市排水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当指导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做好防涝排涝工作。

(二)负责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水利、公安、交通运输等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城市交通干道、低洼地带、桥梁道路涵洞、危旧房屋、建筑工地等经常出现积涝的地区及时疏通排水管网,确保排水畅通。水利部门应当督促水库、河道、堤防、涵闸、泵站等管理单位加强巡查,重点监视堤围险段、病险水库等重要部位,及时处置险情、灾情。

(三)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巡查,防范因暴雨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四)公共场所供用电设施产权和维护单位应当对存在漏电风险的供用电设施加强巡查,避免因供用电设施绝缘破损、漏电保护配置不当等引发触电险情,紧急情况时可以切断电源,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五)负责教育、培训、托管等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当密切关注暴雨最新消息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布的防御暴雨通知,加强监督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托管和培训机构落实暴雨防御工作。当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时,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停课,未启程上学的学生不必到校上课;上学、放学途中的学生应当在安全情况下回家或者就近到安全场所暂避;学校应当保障在校(含校车上、寄宿)学生的安全。

第二十六条  高温预警信号生效时,相关主管部门、单位应当做好以下应对措施:

(一)负责供电、供水的主管部门及单位应当保障居民生活用电、用水。

(二)高温预警信号生效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广东省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有关规定,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少或者停止户外作业,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二十七条  寒冷预警信号生效时,相关主管部门、单位应当做好以下应对措施:

(一)新闻媒体在播报寒冷预警信号时,应当提示公众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二)负责民政、应急管理等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当开放救助站和应急避难场所,做好困难人员以及流浪乞讨人员的防寒防冻措施。

(三)负责农业、林业和园林等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农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等行业采取防寒措施,做好农作物、畜禽、水生动物和古树名木的防寒防冻工作。

第二十八条  大雾、灰霾预警信号生效时,相关主管部门、单位和有关人员应当做好以下应对措施:

(一)负责公安、交通运输、海事、海洋、渔业等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车辆、船舶运行的科学调度和安全运行,必要时可以采取停运、停航等措施。

(二)公众应当根据大雾、灰霾预警信号以及防御指引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在交通干线等地方停留;呼吸疾病患者避免外出;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适时停止户外活动。

第二十九条  雷雨大风预警信号生效时,相关主管部门和有关人员应当做好以下应对措施:

(一)负责旅游、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等工作的主管部门要严密关注雷雨大风最新消息和有关防御通知,迅速组织公园、景区、游乐场等户外场所发出警示信息,适时关闭相关区域,停止营业,组织人员避险。

(二)负责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工作的主管部门要加强在建工地防护措施的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加强工棚、脚手架、井架等设施和塔吊、龙门吊、升降机等机械、电器设备的安全防护,保障人员安全。

(三)负责交通运输工作的主管部门要督促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港口码头等经营管理单位迅速采取措施,确保安全。

(四)居民应当关紧门窗,妥善安置室外搁置物和悬挂物,避免外出,远离户外广告牌、棚架、铁皮屋、板房等易被大风吹动的搭建物,切勿在树下、电杆下、塔吊下躲避,应当留在有雷电防护装置的安全场所暂避。遭受雷击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及时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报告,并协助气象主管机构对雷电灾害进行调查与鉴定。

第三十条  道路结冰预警信号生效时,相关主管部门、单位和有关人员应当做好以下应对措施:

(一)负责交通运输、公安等工作的主管部门要做好车辆行驶指挥和疏导工作,适时采取交通安全管制措施,必要时封闭结冰道路。

(二)车辆驾驶人员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信号以及防御指引采取防滑措施,保障行驶安全。

第三十一条  冰雹预警信号生效时,相关主管部门、单位和有关人员应当做好以下应对措施:

(一)妥善安置易受冰雹影响的室外物品。户外人员应当到安全的场所暂避。

(二)负责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当通知养殖种植户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将家禽、牲畜等赶到带有顶蓬的安全场所。

第三十二条  森林火险预警信号生效时,相关主管部门应当做好以下应对措施:

(一)负责森林防火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提高森林防火意识,加强值班调度和巡山护林,密切注意林火信息动态,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及时消除森林火灾隐患,森林消防队伍要严阵以待,做好扑火救灾充分准备工作。

(二)森林火险橙色预警信号和森林火险红色预警信号发布后,负责应急管理、林业等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当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命令,在森林高火险区内,禁止一切野外用火。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灾害性天气警报和预警信号,及时研判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向社会公布,并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

应急响应启动后,气象灾害监测网络成员单位应当通过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共享平台研究采取相应的联动措施或者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对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实施,不得妨碍气象灾害救助活动。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气象灾害应急处置的需要,除依照《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外,还可以采取下列应急处置措施:

(一)决定停产、停工、停课、停业、停市。

(二)组织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三)依法临时征用房屋、运输工具、通信设备和场地等。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急处置措施。

第三十五条  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民政、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应急管理、电力、通信等主管部门进行气象灾害情况调查评估,制定恢复重建计划,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气象灾害发生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调查人员如实提供情况,不得隐瞒、谎报气象灾害情况。

第三十六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保险等方式,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提高气象灾害风险抵御水平。

第三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气象主管机构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未依法履行气象灾害防御职责的,按照《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有关规定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四条至三十一条、第三十三条和第三十五条等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各级人民政府、气象主管机构或者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工业和信息化、教育等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广播、电视、通信、报纸、网络等媒体未向公众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

(二)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停课而未停课的。

(三)未按照规定采取气象灾害预防措施,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不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布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决定、命令,或者不配合实施其依法采取的气象灾害应急措施的。

(五)对重大气象灾害瞒报、谎报、拖延不报或者阻挠气象灾害调查、事故鉴定的。

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市人民政府于2010年7月20日发布的《江门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定》(江府〔2010〕18号)同时废止。


图解:http://www.jiangmen.gov.cn/newzwgk/zcjd/bszc/content/post_2016394.html

解读文本:http://www.jiangmen.gov.cn/newzwgk/zcjd/tjzc/content/post_2016406.html


(联系单位:必威体育:气象局,联系电话:2212517)